说到买新衣服,谁不喜欢那种便宜又好看的?家住武汉的王阿姨和很多人一样,喜欢逛小商品市场挑打折外套。可前两天,女儿无意打开新闻,发现央视曝光某些“毒衣服”致癌物竟然超标20多倍,一下子就把家里都吓住了。她这些年买的羽绒服、加绒衣、彩色T恤,会不会都成了“隐形炸弹”?
你可能和她有一样的疑惑:衣服能有多可怕?买个便宜货,真会对身体有致命影响?很多人以为只有“吃”和“用”才要担心健康,谁曾想穿在身上的,反而成了慢性健康杀手。背后的毒素到底怎么伤人?哪些人风险更高?尤其是小孩、孕妇和抵抗力差的人,这事你必须弄明白。
央视曝光,市面上部分衣服中的“致癌染料”“甲醛”等物质,最高超标20倍以上,涉嫌慢性伤害与致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穿“毒衣服”到底危害有多大?
其实这绝不是耸人听闻。根据央视报道和多省市的质检结果,部分彩色衣物、加绒/加厚服装中检查出了可分解芳香胺染料、游离甲醛等问题。这些物质主要来自低价化学染色剂和劣质定型剂,被公认为高危致癌物。
有批次衣服检出可分解芳香胺染料浓度高达540mg/kg,比国家安全标准(20mg/kg)高了27倍。这意味着什么?就像你把孩子放在油烟熏着的房间里一整年,危害一点不比吸烟差。
这些有害物质对人体伤害大致有三方面——
透皮吸收: 毒素通过皮肤直接渗入血液,尤其运动或出汗时,吸收率比静止状态高近3倍。儿童、孕妇等皮肤更薄,伤害更大。
慢性致癌: 超标芳香胺染料经皮肤吸收后,进入人体会代谢生成强致癌分子,大量研究证实和膀胱癌、输尿管癌、肾癌等密切相关。国际肿瘤研究机构已把这类染料列为一类致癌物。
诱发皮肤与呼吸道过敏: 甲醛和劣质染色剂残留易引发皮炎、过敏、瘙痒,还可能通过挥发气体伤害呼吸道。部分数据显示,长期接触甲醛可致哮喘、慢性咳嗽,严重时有诱发鼻咽癌风险。
有实验显示:皮肤接触超标染料后,常见慢性皮肤炎风险增加了1.85倍,儿童敏感群体更高达2.4倍。
为什么毒衣服能流入市场?谁风险大?
以为“衣服不吃不喝,有点化学物质没事”,但真相远远超出想象。毒衣服大量出现的直接原因,就是市场监管不严、部分厂商为了节约成本,使用“地下染料厂”出的低价原料。这些原料无毒/低毒和高毒混杂,难以肉眼识别。
特别是地摊货、批发市场、无品牌来源的多色衣物、加绒加厚类新品,问题最频发。有的厂家“新衣服刺鼻味重”,甲醛超标,更有的“亮丽色彩”,其实来源是就最危险的劣质偶氮染料。
高危人群主要有这几类:
孩子、孕妇、体弱者:皮肤屏障弱,代谢慢,对有毒物质的抵抗力最低,更易被“偷袭”;过敏体质及有慢性皮肤病史者:更容易被刺激情况加重,多例报道显示小儿湿疹/皮炎反复,追查发现和衣服相关;长时间贴身穿着/夜间睡觉穿新衣者:毒素吸收量成倍增加。
很多人穿了“毒衣服”,症状表现并非立即见效,往往就是“穿着痒、咳嗽、皮肤泛红”,后期才慢慢发展到更严重的慢性损伤,甚至癌变。反而让多数人以为“没啥大事”。
怎么辨别、如何选购,才能躲过毒衣服陷阱?
别等出事才后悔,避免中招,主要记住以下几招——
购买正规渠道、查证标签信息正规卖场、大品牌服饰更受监管,服装标签需有“GB国标编码”与生产厂家信息。三无产品、网络低价秒杀衣物一定要慎买。
新买衣服先洗两遍、通风晾晒90%以上的化学残留经清洗能大大减少,尤其是甲醛。洗衣时用温水+洗衣液,晾晒充分通风,重色和加绒更要如此。
避开气味刺鼻或颜色过分鲜艳衣服闻一闻,有刺鼻化工气味或色泽极不自然的衣服,高危;摸一摸,质地粗糙或掉色严重的衣服更有问题。
贴身衣物、儿童衣物更要格外小心内衣、睡衣、儿童服装应优先选择天然棉麻、无荧光漂白、明确注明安全类的产品,首选国家A级、B级安全级别。
发现皮肤异常、呼吸道刺激,及早就医并关注衣物来源如果穿新衣后短时间内出现皮肤问题或呼吸道不适,别只以为是“自己抵抗力差”,立刻考虑是衣服问题,及时调整。
结尾想说,毒衣服伤害不是危言耸听,想真正穿得安心,务必自己多上点心。别被“便宜好看”冲晕头脑,毕竟健康花了就补不回来。具体每个人实际健康情况不同,如果已经有皮肤或呼吸方面明显问题,建议尽快前往正规医院皮肤科、呼吸科就诊,切勿自行处理或盲目相信网络偏方。
毒衣服的致癌风险并非人人即刻致病,但长期反复暴露风险极大。只要学会挑选、正确清洗、注意穿着细节,绝大多数困扰都能避免。保护自己、保护家人,从细节做起。